不知不觉,新的一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很高兴继续与各位同行。
回看2017年,当所有事情被遗忘时,有两个片段留存了下来——升级版的人工智能AlphaGo Zero已经不再需要人类的经验,通过自学就能在21天内超越任何人类棋手;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女性”索菲亚成为第一个获得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过去一年是人工智能的奇点,技术的洪流正裹挟着我们奔涌向前,走进谁也无法预知的世界。
春节以来,无数人跑步入场学习区块链,创投圈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学习热情,以及深深的焦虑。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史上波澜壮阔的转折,互联网对人类协作方式的大重构才刚刚开始;科技对人类价值观的挑战一次次突破传统的认知。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方式正在被打破、扭曲、割裂、重构,任何企业和组织都必须重新审视商业逻辑,重构商业模式。
从2018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往认知的世界。过去的实践可能不再有效,以往的经验也可能不再准确。虽然创业是一件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但我们依然希望能通过以往的学习和实践来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这篇文章,是天使湾所有人的思维成果的集合,希望能帮助各位更好地预见和遇见2018。
关键词一:向虚而生
人类一直在向更大自由度迁移,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每次大规模迁移发生之时,都会伴随集体性的恐慌和动荡,甚至回潮。现阶段同样,AI对传统物理世界的生产力的替换将持续进行,物理世界在坍塌。但是,人类并非无处可去,而是将升级至新的产业形态。虚拟世界的构建在进行第一轮准备。
宏观上看,2018年实体世界将继续向精神世界、客观世界倾斜,实体越来越快地向虚而生。
1、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
科特勒在上世纪80时代曾提出产品三层结构理论,他认为任何一种产品都可被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利益(Core benefit),即使用价值或效用;有形产品(Form Product),包括式样、品牌、名称、包装等;附加产品(Extra Product),即附加服务或利益。
过去的商业对产品概念是物化的,在产品和服务的定义理解中,人们普遍认为产品(Product)是实的、有形的、易量化定价的,而服务是虚的、无形的、难量化定价的。在这个时候,商业是纯粹的买卖关系,用户跟产品之间没有连接,强调规模经济,是因为我们需要从一次性交易中将用户价值最大化。
但是现在,产品更多是以实物+服务的形式打包给用户,产品在服务化,越来越务虚,服务在产品化,越来越务实,产品跟服务之间的虚实关系已悄悄转化。用户为产品买单时,传统使用价值的权重比逐渐下降,而与平台交互关系的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2018年新型的商业模式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希望跟用户产生什么关系?这个关系该如何可持续维系?以上正是商品经济转换到服务经济,其背后的内在逻辑。
2、虚拟世界封装既有物理世界
2018 年处于虚拟世界的孕育期,新人群也处于成长期,区块链、AI、AR/VR、 5G 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新人群的成长将进一步催熟虚拟世界。
首先是虚拟世界的构建,即以数字化方式建立新世界,包括虚拟资产(如新人群的数字化内容生产)、生产关系(更大范围人群间合作场景的构建)、生产力(AI生产非标产品)、呈现介质(AR/VR)等。随着虚拟世界的逐步完善,体验逐渐数字化,沉浸度不断提高,最终若将形成体验互联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即映射,从虚拟世界封装既有的物理世界形成新的服务。关键特征将会是,数字化、场景、封装的完整性和标准化,比如产业互联网封装传统产业、小程序封装传统 APP 等。
最后,物理世界中既有经济参与要素的结构性调整也将带来新机会,如男权社会与女权社会此消彼长间的裂痕机会;人的自由度增加带来的疏离感从而产生的孤独经济;能源市场的结构性调整而带来的能源经济等。
关键词二:绝地求生
聊完大势,如果微观来看各行业的脉络,一些更有趣的东西会从中浮现。
我们的观察是:新零售革命将继续沿着“线下小容器,线上大容器”的方向大行其道;喧嚣的“区块链”逐渐回归理性,降低门槛、提升效率和成本将成为主题;消费升级持续演进,新的marketplace促进新渠道的可能性;汽车领域L4级别的自动驾驶蓄势待发,L3级别的自动驾驶蔚然成风。
2018年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更加严峻,面对碾压式的市场竞争,面对鸿沟般的技术壁垒,面对战场般的人才争夺,面对不在一个量级的资金储备,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束缚和枷锁。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仍然要在绝望中找到天边微小的缝隙,基于现状的出路一定存在。
/ 01 /
新零售:线下小容器,线上大容器
对2018年的趋势的讨论,无法绕开2017年被称之为“新零售元年”。马云、雷军、刘强东几乎在同时,明确地表述了对“新零售”的渴望。
阿里在线上的天量流量如何能跟线下结合起来,才是它再造“线下天猫”的核心;小米的线下店坪效比达到27万元/平米,仅次于苹果,全球排名第二,相当于4.5个优衣库、6个海底捞、6.7个星巴克;京东的焦虑跟苏宁一样,所以它跟腾讯一起入股永辉、又一起入股万达,这是线上流量在寻找线下出口的表现。
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也专门说过“线下小店,虚拟大店”,而我们理解的是“线下小容器,线上大容器”。这里的“大容器”、“大店”都是线下流量线上化之后的结果,也是商业模式可扩张性的体现。
这种体现说明了为什么巨头对这个方向感兴趣,也说明了新零售领域的创业公司可能的发展方向。零售业最主要需要转型的就在于对消费者的洞察,这种洞察是基于数据和数字化的。消费者体验的优化、电子会员的出现、虚拟大店的建设和供应链电商化,都是数字化转型中应该做出的努力。
/ 02 /
区块链:降低门槛,提升效率和成本
虚拟世界由多层网络承载,包括信息网络、价值网络、物联网、社交网络,通过不同网络组合的实现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而区块链的本质是价值网络,通过实现链上价值的唯一性,让价值低成本、高效率流通。
互联网的兴起在于TCP/IP、Http协议,让信息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流动起来,价值网络同样如此,但是目前区块链效率和成本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些都是接下来的趋势。
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某种技术能够产生社会变革,这种技术的门槛必须足够的低,而现在区块链的门槛仍然非常高,这个行业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需要时间去成长。最后,真正好的项目,不需要ICO也能融到资。尤其是国内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谨慎的去判断ICO对于项目帮助。同时投资机构也需要去迭代和进化,拥抱区块链对于投资行业的帮助。
/ 03 /
新消费:新的marketplace促进衍生新渠道
随着消费端的需求越来越颗粒化、碎片化,需求进一步细分产生了对产品和渠道的细分和变化。因此,2018年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快速迭代出新的产品和品牌去满足这些细分的需求?以及如何迭代出升级的场景去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
所谓“新消费”,包含三个基础变量,人(新的消费者)、场(新的渠道)、货(新的产品)。
人的方面,随着中产家庭数量增长,以及新生代年轻群体购买力加强,新的消费群体已逐渐成型。新人群产生新需求,新需求创造新品类,消费者对品质、风格、自我表达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后端制造业的崛起、全球领先的物流能力也为新产品的产生提供了发展基础。
货的方面,中国的消费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从基础消费品到耐用消费品再到价值品牌消费品的升级,目前的产品不仅是产品本身,产品价值是使用价值、品牌溢价(精神消费溢价)与服务的总和。未来的战场也不再是“性价比”与“多样性”的比拼,而是“人群”和“品牌价值观”的比拼。
场的方面,新的marketplace的产生促进新的渠道可能性。对于目前的趋势,我们的判断是:
一、前台呈现内容化,传统的“店铺”只是一个产品展示的空间,内容生产者用内容的方式实现多样化的产品展示,用户成为粉丝。未来这类平台将分散在在微信、淘宝、小红书、二更等平台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传播矩阵;
二、体验式消费崛起,快闪店、市集等新型线下场景,提供消费+娱乐+社交+体验的复合场景;
三、新消费场景的传产生,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能产生新的购物场景,如办公室货架、无人值守智能门店等新型消费场景等。
/ 04 /
无人驾驶:商用阶段催生新的商业形态
自动驾驶是一个科幻却又现实的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深度学习等算法的完善、核心传感器价格下降、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这种未来感十足的技术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2017年,第一梯队的车企陆续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比如特斯拉 model s/3,蔚来EP9,因此原来做传感器的公司都逐渐的将这类车企当做了主要潜在客户。
目前来看,L3级别的自动驾驶已经逐渐作为高端车的标配,L4级别的自动驾驶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测试,也就意味着,现有的做技术开发的自动驾驶公司,终于可以有一些真正意义的订单了。简而言之,无人驾驶这个赛道,虽然一方面已经被资本扫荡过一遍,另一方面其实又才刚刚开始。
2018年,我们认为自动驾驶逐渐进入商用阶段后,将会出现的新的商业形态,包括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客车、货车,泊车服务,车队管理,维修养护,金融服务等方面。
/ 05 /
新文娱:“心”矛盾制造新机遇
目前来看,2018年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广义的情感精神类产品和服务领域,将长期存在几个重大矛盾。
首先,物质极大丰富和情感精神相对匮乏的矛盾。在互联网极大推动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便捷性和效率后,快乐、克服焦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健康亲密关系等等,成为了迫切而无比真实的需求,也将造就巨大的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老龄化加速和养老产品服务短缺落后的矛盾会继续加剧。在麦肯锡关于“未来20年大机遇”的报告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章节一一“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养老院”。而我们整个社会还远远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基于上述关切,在2018年里,我们将特别关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泛文化娱乐机会,如针对老年人的,在泛教育、社交、娱乐、心理疏导、陪护等环节提供创新服务的产品;我们也会特别关注泛心理健康类的服务一一“心消费”。比如轻教育、“健心”、泛心理咨询、兴趣社区、宠物、军事等等;我们也将关注视觉不堪重负背景下的“听觉及其他感官消费”机会。
过去十多年互联网的演进,将我们带入了今天这样一个“美丽新世界”。站在2018年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快速进化,在人的健康身心、健全关系、自我改善、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必将产生新鲜、善意而富有活力的产品和服务。
2018的序幕已经拉开,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能力为我们自己创造更多惊喜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