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湾创投CEO庞小伟:天使就是“煤老板”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丁家乐 余涛

2011年11月5日,天使湾创投“聚变第一期”的DemoDay(展示日)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堂举行。15个经过三个月封闭式开发集训的互联网创业团队,50多家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和天使投资人,让这座素来以“休闲旅游之都”闻名的江南城市顷刻间有了一种被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的感觉。

也就是在这之前几天,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国内最知名的创业孵化器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宣布,从去年开始,创新工场已经降低了孵化器的功能,并在向风险投资方向转型。

这不禁让人心生好奇。如果连李开复这样无论在国外LP投资人那里还是国内众多创业青年心目中都颇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已经开始放弃孵化器,天使湾创投CEO庞小伟又何以能胜任此角色?究竟是“孵化器”这股风潮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才从北京传到杭州,还是继李开复和创新工场之后,天使湾正在试图摸索一条新的“孵化器”发展路径?

愿景式投资人

决定一个VC是不是愿景式投资人,首先取决于基金的周期长度和投资者的心态;其次,是看投资条款是否友好,因为公司最终是属于创业者,而不是VC的。

国内的早期创投圈,名人众多,与李开复、薛蛮子、徐小平等人相比,庞小伟坦言自己是个“Nobody”(无名之辈)。2010年底,他从自己创办的第二家公司“E都市”退出,成立“天使湾创投”,进入专注于互联网的早期机构投资领域,但在如何为天使湾定性的问题上,他却不愿意套用流行的“孵化器”概念。

“我觉得,首先要分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投资人,这是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每当被问到“天使湾是不是一个孵化器”之类的问题,庞小伟总会这样澄清。

在他的观念里,同为“孵化器”,Y-Combinator是一家投资机构,以1.7万美元的投资金额换取7%的股权,只提供3个月的集中开发期,对项目团队之后的发展不具备控制力;而IdeasLab则是一家创业公司,由投资方提供或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向与思路,占取较大比例的股份,旗下“孵化”的团队更像是为它打工的项目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使湾更像前者,提供天使投资和孵化投资两种投资服务。前者的投资金额在50万至600万人民币之间,常年开放;后者,则是以20万人民币的投资金额换取8%股份,有创业团队和创业设想即可申请,每年两期。

站在投资方的角度,这位毕业于上海交大高电压技术与设备专业,却同时也曾担任过交大白岩诗社社长的新创基金CEO,又喜欢以诗人的方式,在传统的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分类之外再分出一类“愿景式投资人”。

在他的定义下,愿景式投资人首先指的是创业者自己。这类投资者既有着实现财务回报或财富梦想的需求,又抱着“改变什么东西,创造什么东西,解决什么问题”的愿景。而决定一个VC是不是愿景式投资人,首先取决于基金的周期长度和投资者的心态,在他看来,创业公司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积累;其次,是看投资条款是否友好,因为公司最终是属于创业者,而不是VC的。

庞小伟告诉南都记者,天使湾的两只基金均有十年的回报周期,LP(有限合伙人)来自其第一次创业时的机构投资方以及身边的一些朋友,有过投资互联网行业并成功退出的经历,因此在回报周期上也有比一般人民币基金更长时间的耐心。同时,这两只基金的规模均在四五千万人民币左右,专注在天使及孵化期做循环投资,在项目团队获得A轮或B轮之后寻求退出,也能相对保证最终的回报率。

不同于目前国内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湾还将自己的投资条款公开在自己的网站上,供创业团队参考、比较。

在庞小伟看来,做早期投资,不靠钱多,不靠名盛,甚至不靠经验,重要的是对创业和创业者的尊重和理解、对早期公司发展形态和竞争生态的把握。要让那些素未谋面的项目团队感受到这一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表明天使湾的态度。

国产版“YC”第一季

天使湾孵化投资需要三个月的集中开发期。因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最昂贵的成本并不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租、人工、硬件,而是看不见的“方向成本”。

2011年10月29日傍晚,天使湾创投“聚变第一期”DemoDay前一周的朋友日活动上,庞小伟请了5位有过融资经历的杭州互联网公司CEO,作为“朋友日”的嘉宾,给即将参加DemoShow演示的团队分享如何与VC谈融资、合伙人之间如何相处等经验。

“本来想在DemoDay那天,把PaulGraham也请过来,可惜他一直没回复我们的邀请。”一直将大洋彼岸大名鼎鼎的创业孵化器Y-Combinator及其创始人PaulGraham视为榜样的庞小伟略带失望地对南都记者说道。一旁,庞的好友、易传媒产品总监王翌补充解释,Paul不回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来,他素来对其他类似YC的模式不抱支持态度;二来,也恰逢YC新一季项目审核,估计忙得脱不开身。庞听罢耸了耸肩“那就等下次再试试吧”。

据庞小伟介绍,天使湾的孵化流程与Y-Combinator相差无几。以仅有的第一次孵化为例。2011年5月15日,天使湾在网站(tisiwi.com)上开放申请加入“天使湾聚变·创业之夏”项目的窗口,为期两个月。近300个团队提交了相应内容。7月15日报名截止后的两周,庞小伟和另外三位投资经理通过书面评阅和语音会议评阅两种方式,从中筛选出30个项目团队。7月30日,进入最终面试的30个团队被请到杭州,每个团队有15分钟的面试时间。7月31日,最终确定能获得投资的15个团队,现场签约(每个团队20万人民币的天使湾种子投资基金,换取8%股份),并给予第一部分在杭州集中开发三个月所需的资金。

“那天,就在这张桌子上,摆满了钱啊!”庞小伟敲敲面前的一张大会议桌,笑着回忆道。

接着,这15个团队就将在杭州度过三个月封闭式的集中开发期,由天使湾提供24小时的开发场地,但食宿自理。在此期间,每周六有一次分享聚会,庞小伟陆续邀请了杨勃(豆瓣网CEO)、王建硕(百姓网CEO)、李治国(天使投资人、原口碑网创始人)、朱宁(网名白鸦,支付宝首席产品设计师)等业内“前辈”来给项目团队分享经验,小到如何起一个好域名、怎么改进产品的UI或UE,大到怎样和VC谈融资、合伙人之间如何相处,各种关于创业的问题,几乎无所不及。

同时,在进入集中开发期后的第20天、一个半月、两个半月、DemoDay前一周,还分别设有原型日、天使日、彩排日和朋友日的活动,让项目团队一次再一次地当众演示自己的产品原型,请其他团队成员“扮演”VC来投票是否会选择投资台上正在演示的项目团队、请天使投资人给项目团队提建议、完善在DemoDay当天要做的演示全过程以及先进行一次小范围的预演。

庞小伟解释称,这样设计孵化流程,是为了尽量在每个环节都增加更多的竞争感。以原型日为例,面对每一个上台演示产品原型的项目团队,台上其余的14个团队负责人都要求将自己“假想”成VC,并投票表示是否愿意投资该项目。

“有一个团队,刚进来时确定了一个开发方向,中途提出要转方向,做一款以程序员为目标群的产品,当时我们几个投资人都不看好,但他们一定要做,结果在原型日上得了零票,下来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再换方向。好在第二次换的方向,他们的确说服了我们几个。”庞小伟说每次想到这个细节,就觉得颇为有趣。

因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最昂贵的成本并不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租、人工、硬件,而是看不见的“方向成本”。按照庞小伟的说法,天使湾孵化投资所要求的三个月集中开发期,既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下迫使项目团队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自己的开发方向,完成产品雏形,同时能促使团队及时发现问题。就连最后的DemoDay也是一样,“如果50家VC看过你的项目之后都投不出手,那么你真该认真地考虑一下这究竟是个错误的方向,还是坚信自己是下一个Google,这两者的几率分别有多大?”。

DemoDay过后,这15个团队将自由选择未来工作的城市,天使湾只作为占股8%的小股东参与公司的股东会议。当然,其中的任何一个团队,都有可能继续获得或拒绝天使湾追加的50万至500万不等天使投资。

尽管只凭这第一季的孵化投资,我们尚不能判断天使湾这种更YC风格的孵化投资做法能否成功,但它很显然地在创新工场所采取的模式之外,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有关创业孵化的思路,也促发了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创业公司究竟是否需要孵化、孵化器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孵化的边界又将止于何处……

曾是连续创业者

他喜欢称自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有获得实际财务回报的需求,又的确想通过互联网改变点什么。

庞小伟,浙江萧山人,1995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电压技术和设备专业,1998年,硕士毕业于杭州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

毕业后进入浙江省兴合集团工作的庞小伟,开始接触互联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互联网上自由、分享、平等的氛围。两年后,他说服兴合集团出资100万,他自掏腰包3万,成立“联商网”,开始第一次创业。

这个定位于面向特定企业用户(B2B)的零售业门户网站,虽然在整个国内的互联网历史上藉藉无名,却在五年内,为庞小伟和投资方带来了接近35倍的回报。这也直接促使了后来当他决定要做天使湾时,联商网的投资方毫不犹豫地成为了其最大的LP.

2004年,当联商网发展趋缓时,三十而立的庞小伟选择退出,并开始筹备第二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B2C项目“E都市”———一个三维地图网站。

截止到他退出“E都市”项目的2009年,这个通过三维仿真模拟的表现方式,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的地图网站,已获得了“RedHerring”(红鲱鱼)亚洲最具投资潜力的100家公司之一、《Business2.0》评选的“最佳非美国web2.0网站”等诸多奖项,也是微软在推广VISTA系统时的典型应用案例伙伴。

为什么退出?庞小伟并没有回避其间的曲折,“说得好听,是跟其他的合伙人在方向上发生了分歧;说得不好听,就是被投资方排挤出来了。是不是听着很可怜?这都是创业路上会遇到的常事”。

不过,与这两次创业经历相比,最让圈里人讶异的还是2009年底,在创办天使湾之前,庞小伟选择接手资金链几近断裂的博客网站Blogcn.当时的Blogcn因为欠费,已被IDC(数据中心)告知将在12月31日拔网线、卖服务器抵债。庞小伟在12月16日接手后,在杭州重建系统,再远程将几十GB的数据备份出来。

“博客市场我不了解,而且独立博客也不被投资者看好,但我觉得用户是无辜的,那些博客数据不同于一般BBS上的口水文,是用户的生命和生活的记录。它们可能对于我没有用,但对于那个具体的用户是极其宝贵的。”庞小伟承认接手Blogcn更多不是出于商业考虑,而是自己也作为一个博客爱好者的感性成分使然。

2010年初,帮Blogcn基本确定了发展方向,并与另一家基于WordPress的博客网站Yo2.cn合并后,庞小伟产生了转做互联网早期投资的念头。他在联商网的办公场地里租了一小间朝北的办公室,和另外三个投资经理每人配了一台二手的IBM电脑,按照庞小伟的说法,“天使湾本来就是一株小苗苗,我们宁愿做些符合初创公司的事情”。不过,对于这类细节的坚持,他倒没有强加于他人的意思,“倒是那些拿了投资的创业团队,都买了新的苹果电脑,无所谓,那是他们的钱了,他们有权利自由支配”。

他喜欢称自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跟之前说的愿景式投资人是类似的概念———既有获得实际财务回报的需求,又的确想通过互联网改变点什么。2010年,天使湾创投成立,也陆续投资了一些互联网早期项目,但庞小伟却对Y-Combinator的孵化投资模式越来越感兴趣,并最终在今年上半年决定动手一试。

孵化的边界

庞小伟并不认为YC是孵化器,而是一个纯粹的天使投资。唯一的不同在于,它将天使投资从每一个天使投资人的纯人工判断,变成了半系统半人工的相对标准化模式,因而大大改进了投资的效率。

创业公司究竟需不需要孵化?这是庞小伟和好友王建硕曾经反复讨论过的一个问题。

在王建硕看来,创业者从本性上是野生动物,他们成功靠的就是野、不走寻常路和不可理喻的坚持,这种野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而孵化器更像是一个温室,提供一整套服务,让创业者不需要管财务、行政,甚至招人,只要专心做项目,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而非初创项目来说,前面的这些服务恰恰是在最开始最不需要的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小伟赞同王建硕对初创公司需要野生野长的判断,他用一种更具象化的语言向南都记者描述道:“比方说,你自己三番五次之后才从工商局窗口把你的营业执照捧回来,跟孵化器的秘书递给你是不一样的。当你在居民楼里边,自己找房东老太太把你小小的办公场所租下来时,她用那个非常怀疑的眼神看着你,觉得你的公司明天是要死掉的肯定要赖账的;跟他们把格子全部隔好装修好,说庞小伟那几个格子是你的,这里边是有差异的。当你费尽口水连蒙带骗将一个二流程序员忽悠进来;跟他们介绍清华的CS硕士给你,这是有差异的。更要命的是在几个月后,发现那人还不靠谱,你再纠结五天五夜,鼓起勇气和那家伙谈离职。”

在庞小伟看来,诸如此类的细微差异,会影响到一个企业家完整心性的形成,并将在未来起起落落的创业过程中,时不时地被放大体现。因此,天使湾的孵化投资服务,不仅只要求创业团队集中在一起三个月进行产品开发,而且在DemoDay之后,也会彻底撒手,任其自生自灭。

但另一方面,他也坚持认为,创业公司是需要帮助的。除了资金之外,这样的帮助还包括核心团队的建设、基本管理方法的学习、产品/商业模式/竞争等方面的拷打。而提供这类帮助的方式,也不是代替、指挥、命令,而是通过流程设计、整合资源,让创业者自己去思考、领会和感受。

“从根本上说,我觉得互联网创业公司只需要两个人,一个写代码,一个做产品,然后通过各种社交网络传播开来。而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一个创业团队在最初期能不能做出一款好产品,是其未来能不能长大最核心的要素,它好比是最初的那颗种子,所谓后续的市场、推广虽不能少,但也只能算是阳光雨露。”庞小伟这样告诉南都记者。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并不认为YC是孵化器,而是一个纯粹的天使投资。唯一的不同在于,它将天使投资从每一个天使投资人的纯人工判断,变成了半系统半人工的相对标准化模式,因而大大改进了投资的效率。这应该也是他心中的那个“天使湾”最终极的模样。

对话

天使湾创投CEO庞小伟:天使就是煤老板

或许是因为与从哈佛大学拿到计算机博士学位,却在毕业后改行当过画家的PaulGraham经历相仿,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电压技术与设备专业本科毕业,同时也曾任交大白岩诗社社长的庞小伟,总习惯用一种有别于一般投资人温和而严谨的说话方式、相反更偏诗化的表达来传递他对创业、投资的种种观点。

“二流的创业者”

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到Y-Combinator的那种孵化模式的?

庞小伟:最早是在看一些国外的科技博客介绍初创公司时总会提到是出自这家孵化器,后来也是从国内国外的媒体报道上慢慢了解到更多关于PaulGraham和Y-Combinator的信息。

南都: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决心把这种孵化模式搬到国内来做的呢?

庞小伟:我其实不太愿意把天使湾叫做孵化器,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首先要分清的是自己到底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投资者,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IdeasLab是一个创业公司(不过是一家超级有钱的创业公司),而YC是投资公司。天使湾也是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公司。

YC唯一和传统天使投资不同的是,他把天使投资从原先一个个天使投资人个人的纯人工判断,变成了半系统半人工的相对标准化模式,这给了我很多借鉴和启发,也让我从骨子里认可它的这种模式,所以更想要亲自动手一试。

南都:那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做这件事的优势在哪里?我的意思是指,国内也有诸如创新工场这样名声在外的孵化器在前,你做天使湾的信心何来?

庞小伟:如果算上Blogcn,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我也算是做过三个网站的连续创业者了,但我常常自嘲,转行做VC的创业者一定是个二流的创业者,因为要把一个创业公司真正做大太不容易了,我还差很远。

所以,与其让我说做天使湾有什么优势,我更愿意先坦白自己的劣势:我们是新基金,迄今还没有成功回报的案例;之前没做过专业投资,缺乏经验,不知者无畏;几乎没什么名气,和别人相比。

但这不代表我正在做一件完全没有信心的事。做早期投资,不靠钱多,不靠名盛,甚至不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对创业和创业者的尊重和理解、对早期公司发展形态和竞争生态的把握。这背后是投资者内心价值观的体现,包含了很多微妙的元素。我知道自己离成功的距离还很大,但从联商网到E都市再到Blogcn,三个不同的网站给了我很多不同的启示,这是我为什么对做天使湾有信心的原因。

“我的本分就是做个小股东”

南都:据说你从来不看商业计划书?那天使湾在过去一年里天使投资的那15个项目和这次孵化的15个项目,都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庞小伟:我从来不相信伟大的公司会出自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因为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一个真相,那就是伟大的公司是日复一日迭代出来的。

至于我们挑选团队的标准,以孵化投资的那15个团队来说,他们只要在天使湾的网站上提交了大致资料(这个不能算是商业计划书),我们看了觉得还可以,再QQ在线回答我提出的十几个问题,最后能过面试关,就可以拿到20万人民币的孵化投资了。

钱虽然不多,但对初创团队来说,活个半年应该是没问题的。

南都:除了资金,我们还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吗?

庞小伟:因为我们投资的全部都是互联网公司,首先在项目和项目之间会有些协同和交流;我们也会用2.0的方式整合很多行业资源来给予具体支持;最后在DemoDay上,我们还有很多支持后续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伙伴,我们会提供给它们一个公开的交易场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更喜欢告诉创业者,我们就是煤老板,除了钱,我们什么都不能提供。因为首先我们是投资者,按道理讲,我的本分是做个小股东。可能你会觉得我创业十年,总有一些经验可以传授,我也很愿意分享,但我更要提醒你,每个企业的每种商业模式都有自己的DNA,我用我的办法找到的可能并不一定适合你。

其次,既然我已经从创业者转行做了VC,说明我已经退出了那片最战火轰鸣的第一线,而你却是正在冲锋向前,不怕说句让你失望的话,但在最关键的时候,最有可能帮你的还是你自己。第三,再往根子上说,我崇尚野生,自然选择。我之前摸索出来的办法可能费钱但省时间,但你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可能费时间但省钱,谁能说我的一定就比你的好呢?

社会价值是“种子”

南都:我记得你在跟王建硕讨论“创业公司需不需要孵化”的问题时,有过一段很经典的关于办营业执照、租房子、招人甚至裁人等等细节都会影响一个企业家心性的养成的描述。但如果撇开这些细节不说,你认为初创公司能够成功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庞小伟:我给你举个例子。大夏天,到菜市场买块肉放在砧板上试试,过不了两小时就发臭;而一块野猪肉扔在那里两天两夜也没事。这就是野生的力量。我之所以称真正的创业者是“少数派”,就是因为这群人一旦认定了要创业,就绝对不会中途放弃、加入别的团队或者是轻易地把它卖掉,一定是会在哪怕最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持活下去,最后成为伟大的公司的。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能不能做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对这个社会能产生多大的改善,决定了它能不能长成一家大公司最核心的“种子”。后面的那些资源、推广能力固然重要,但都只能算是阳光雨露,让它长得更快更好。

南都:那天使投资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有多重要?

庞小伟:我记得柳传志有一句话说,做投资要“事为先,人为重”。我们做天使投资,首先认定的是这件事、这个方向是不是值得做,其次更重要的是判断眼前的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百里挑一的少数派。

认定了这两点,我们给钱,整合一些行业的资源给你,陪你迈出从一个创业构想或是一个创业项目到一家真正的创业公司的第一步———先把产品雏形锤打出来。然后,就要靠你自己再去找市场的人、运营的人,跟下一轮的投资方谈判,而我们只是在一边作为一个小股东,陪你再走一段路,在合适的时候寻求退出,因为我的这部分钱还要循环回去投给更多这样的初创团队。